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历史悠久,发轫于1916年建立博物部。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周太玄,近代植物学的奠基人钱崇澍,著名植物学家方文培,细胞生物学家雍克昌等中国近代生物学先驱曾在此辛勤开拓,为开创和发展我国的生物学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现在的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领域既包括了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又涵盖了现代高新生物技术应用研究,着力于生物、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医学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和开展重大科学技术研究的双重任务,学院2012年被教育部遴选为全国首批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学院。
学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70余人,其中国字号人才达到30人次,高级职称有11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4人,教育部生物学、生态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5人、生物学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
在人才培养方面,现有生物学和生态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及植物学、遗传学两个国家重点学科。本科专业现设生物科学(含生物科学基地班、生物技术基地班、生物科学拔尖计划和强基计划)、生态学和计算生物学创新班,生物学、生态学获评国家一流专业,生物学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和“强基计划”。在最新一轮学科评估中,生物学被评为A-类,生态学被评为B+类,“资源生物学与高原生态”列入双一流大学超前部署建设学科。学院拥有国家级生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生物科学与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作为全国首批17个“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学院”之一,秉承“创新教育模式,培养一流人才”的理念,在招考制度、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人才管理、国际联合办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实践。
在科学研究方面,现有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6年、2021年评估优秀)、能源植物生物燃油制备及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和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学院所属自然博物馆已有近百年历史,是全国最大的大学自然博物馆之一,馆藏植物标本84万份,动物标本14万余号。近年来,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进入ESI世界前1‰,分子生物学与遗传、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微生物学都进入ESI世界前5‰。 在第二轮双一流大学建设中,将重点建设“资源生物学与高原生态”一流学科,做好西部独有的生态环境,西部特色资源禀赋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开发研究,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的贡献。
二零二五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