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历史悠久,其前身生物系始建于1924年,至今已有近九十年历史。九十载风雨兼程,生命学院由萌发到发展壮大,凝结了一代又一代生物学专家和学子的心血与青春。
清代末期,出现了“废科举、兴学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改革思潮,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振兴中华。1896年(光绪22年),四川总督奉旨创办了“中西学堂”,这是四川大学的源头。其后相继出现了四川省城高等学堂,四川通省师范学堂和五大专门学堂。在这些学堂中,设置了博物学、农学、医学等课程,应视为我校生命科学的萌芽。
1916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当时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中设置了博物部,该部开出了植物学(形态学、分类学)动物学、生理及卫生学等课。生物学家黄振国(毕业于日本东京高师博物部)为博物部学科主任。博物部实为我校生物系的源头和起点。
1924年,在成都高师基础上建立了国立成都大学,正式建立生物学系等十个系,这是本校设系之始。罗世疑(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专长植物形态学、分类学)、刘运筹(英国爱丁堡大学,后又在德国柏林农业大学取得学位)先后任生物系系主任。1927年秋,由成都高师升格成立国立成都师范大学,并于1929年招本科生,设置了生物系等八个系。林道容为生物系系主任。
1931年11月9日,国立成都大学、国立成都师范大学、公立四川大学合并为国立四川大学。经过几年院系建设,建成文、理、法、农、教育等5个学院,23个系。理学院中设数学、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四个系。1933年7月,周太玄先生受聘为理学院院长兼生物系系主任。周太玄,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政论家、社会活动家和诗人,在细胞学和腔肠动物研究方面有卓越的成就。周太玄为四川成都人,原省城高等学堂分部中学学生,后留学法国,获理学博士学位。曾写过7部科学著作,翻译过11部著作,此外还留下许多生物学论文和有关教育、妇女、哲学等方面的论述。周太玄对我校生物系早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时的生物系已初具规模,有教授5人,助教5人,标本制作员2人,实验室5间,供分类学、形态学、生理学、组织学、细胞学、胚胎学及地质学等课程实验之用。
在此期间国立四川大学校长还聘请著名生物学家钱崇澍为生物系教授,并兼任生物系系主任。钱崇澍,字雨农,浙江路仲人。1914年毕业于美国伊利诺大学理学院,后又在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学习,获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钱崇澍是中国近代植物学的奠基人与开拓者之一,中国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地植物学、植物区系学的创始人之一,培养了许多植物学人才。
1939年,国立四川大学迁往峨眉山。生物系在系主任方文培主持下,对我省丰富的植物资源开展了系统研究,组织师生采集并与国内外其他研究机构交换标本近9000份,奠定了我校植物标本馆的基础,同时,完成了《峨嵋植物图志》等巨著。方文培,著名植物分类学家,四川忠县人,英国爱丁堡大学博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39年-1943年任我校生物系系主任,解放前后在生物系任教和从事科研工作长达半个世纪。他在槭树科、报春花科、杜鹃花科植物分类上取得了享誉世界的巨大成就,还培养了一大批植物学家。方文培教授是我校植物学科的奠基人。1943年初,国立四川大学由峨眉山迁回成都。1944年至1949年在生物系系主任雍克昌主持下,又进一步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国立四川大学改名为四川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之一。从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揭开了生物系办学的新篇章。
1952年-1953年开展院校调整,华西协合大学生物系调整到四川大学。生物系中首次分设了植物学专业和动物学专业,每个专业高年级还设专门化方向。课程设置上,除政治、外文、数、理、化基础课外,专业课门数增加到20门以上。组建了植物学教研室、植物生理学教研室、动物学教研室、动物生理学教研室等。每年招生人数达40-80人,在读学生达200-300人,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教师队伍扩大,一大批老、中、青教师在此任教,形成了英才荟萃的教师队伍。教学设备增加,学校专门建设了生物系大楼,供教学科研使用。从华西协合大学生物系调整来了大批动物标本,大大丰富动植物标本室;方文培教授数十年苦心积累的植物标本室已具相当规模。1958年,新设置了生物化学专业、生物物理学专业和微生物学专业,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植物学专业(分类学)的方文培教授和动物学专业(细胞学)的雍克昌教授开始招收副博士研究生(按苏联学制),方文培教授建立了“高等植物分类研究室”,后发展成为植物研究所;雍克昌教授建立了“细胞学研究室”,开始形成教学、科研并举,多层次、多学科办学的格局。
1950年-1968年,生物系系主任为雍克昌教授。雍克昌,著名细胞学家,四川成都人,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堂博物部,1925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30年获巴黎大学理学博士,1944-1949年任国立四川大学生物系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继续担任四川大学生物系系主任直至1968年12月逝世为止,雍克昌教授不仅在细胞学领域有很高学术成就,而且为我校生物系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78年后,我校生命科学进入了全新大发展时期,罗鹏教授、郑常文教授曾先后任系主任。1987年,为适应生物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形式,学校将生物系分拆为生物系(生物化学、遗传学、植物学、动物学、生态学)和生物工程系(微生物、发酵工程、遗传学),罗鹏教授任生物系主任,刘世贵教授任生物工程系主任。1994年,原华西医科大学基础生物学与细胞学教研室合并到原四川联合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刘世贵教授任院长。刘世贵是著名植物保护学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组建了我国第一个草原鼠草病害生物防治工程国家实验室,第一个生物农药学硕士学位评审点。
1998年,四川联合大学更名为四川大学,四川联合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名为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放教授任院长。陈放,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首批入选专家,国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首批入选专家,“全国高校优秀骨干教师”,“国家教学名师”,现任四川省科技厅副厅长。2011年,生命科学学院被列入全国首批17个“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学院”,开启了改革创新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