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

teaching staff

正高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教职员工

王红宁

发布时间 :2023年06月15日 浏览量 :62477

  

王红宁,博士、四川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四川大学生物学双一流学科首席科学家,动物疫病防控与绿色发展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历任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院长

主要学术成就

长期坚持在教学、科研和生产一线从事动物疫病防控与动物产品安全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先后主持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973”、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区域创新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蛋鸡)岗位科学家项目等。面向畜禽疫病防控、动物性食品安全和抗生素减量化国家战略,聚焦破解过度依赖抗生素防控畜禽细菌病而导致“用药-残留-耐药”恶性循环难题,在理论方法、技术产品、引领示范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1)开创“全链条-可溯源-能预测”三位一体畜禽细菌病生物安全防控理论和方法,获2013年度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创新奖,2018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创制畜禽病原菌检测、防控技术和新兽药等99种;牵头完成“猪鸡病原细菌耐药性研究及其安全高效新兽药研制”,获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建立生猪、蛋鸡细菌病生物安全防控新范式,细菌病发生率降低50%,抗生素减量30%-97%。攻克鸡蛋及蛋制品病原菌污染及抗生素残留的世界性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91篇(SCI 205篇),被Nat Commun 等引用8996次;主(副)编出版专著12部;牵头制定国家和地方标准1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部省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中国农科院农经所测算:牵头的蛋鸡健康养殖与安全蛋品生产关键技术创新成果,在2022-2024年,新增销售额1324.66亿元,利润166.95亿元;作为女性科学家、党的十六大代表,带领川大生物学科获评A类学科,建立百万量级生物样本资源平台,134个国家5724万人次在线访问;培养毕业博士46人,硕士94人。获国家杰青等部省级人才称号16人;获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201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

2021年进入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轮候选人

202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

202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

教育与工作经历

19781982,四川农业大学兽医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

19821985,四川农业大学预防兽医学专业学习,获硕士学位;

19982001,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专业学习,获博士学位。

19851996年在四川农业大学工作,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

1996年破格晋升教授;

2001年起担任博士生导师;

20081月作为引进人才正式调入四川大学工作;

20091月至今任动物疫病防控与食品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11月至201712月担任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

201712月至202312月担任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202112月至今,四川大学生物学双一流学科首席科学家。

主要学术兼职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生物学、生物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副理事长

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副理事长

国家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创新联盟副理事长

Animal Disease等杂志副主编

 

主要荣誉

全国创新争先奖(2023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突出贡献奖(2023

全国三八红旗手(2022

天府杰出科学家(2020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013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13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2

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代表(2002

国务院特殊津贴(2001

教育部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奖(1992

 

代表著作

1.《动物源细菌耐药性》,主编,科学出版社,2023

2.《蛋鸡养殖减抗技术指南》,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22

3.《四川省非洲猪瘟防控技术手册》,主编,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

4 .《禽呼吸系统疾病》,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5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综合防治》,主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6.养禽与禽病防治新进展》,主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

近期代表论文

  1. Li JP, Wang HN*, et al. Unveiling a Novel Mechanism of Enhanced Secretion, Cargo Loading, and Accelerated Dynamics of Bacterial Extracellular Vesicles Following Antibiotic Exposure. J Extracell Vesicles. 2025, 14(7):e70131. (IF14.5)

  2. Tan X, Wang HN*, et al. Duckweed-based edible vaccine confers complete protection against 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by inducing robust mucosal and systemic immunity. Plant Biotechnol J. 2025; online. (IF10.5)

  3. Li H, Wang HN*, et al. Genome-wide CRISPR screen reveals host factors for gama- and delta-coronavirus infection in Huh7 cells. Int J Biol Macromol. 2025, 304(Pt 1): 140728.

  4. Yang M, Wang HN*, et al. Recombinant Lactococcus lactis secreting FliC protein nanobodies for resistance against Salmonella enteritidis invasion in the intestinal tract. J Nanobiotechnology 2024, 22(1):629. (IF12.6)

  5. Zhao Y, Wang HN*, et al. Establishment of a simple, sensitive, and specific ASFV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Pyrococcus furiosus argonaute. Biosens Bioelectron. 2024, 254: 116230. (IF10.5)

  6. Li J, Wang HN*, et al. Inappropriate use of antibiotic enhances antibiotic resistance dissemination in ESBL-EC: Role of ydcz in outer membrane vesicles biogenesis and protein transport. Microbiol Res. 2024, 285:127774.

  7. Gu K, Wang HN*, et al. Development of nanobody-horseradish peroxidase-based sandwich ELISA to detect Salmonella Enteritidis in milk and in vivo colonization in chicken. J Nanobiotechnology. 2022, 20(1):167. (IF12.6)

  8. Wang YT, Wang HN*, et al. Tracking Salmonella enterica by whole genome sequencing of isolates recovered from broiler chickens in a poultry production system. Int J Food Microbiol. 2021, 350:109246.

    在生物学一级学科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向: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安全、生物信息学

    电话: 028-85471599E-mail: whongning@163.com